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新闻 > 行业动态
产业园区要向绿色发展要红利 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
发布时间:2020-06-02  信息来源:新能泰山  浏览次数:5944

       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经济半壁江山,是江苏经济的特色名片。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接受采访时表示,江苏正在推行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,推进园区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实现企业治污成本降低、发展效益提升。

       实际上,在全国范围内,园区经济都占有重要地位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改革开放进程中,各地政府批准设立了很多实行特定优惠政策、特殊管理手段的各类产业园区,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保税区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化工园区等,通过迅速挖掘、整合、开发各类资源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。产业园区汇集大量工业企业,既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增长极,也是治污攻坚的主战场。

 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,对产业园区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。不仅在产业、经济等方面要再攀新高,在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等方面,一些园区也还有短板亟待补齐。某种程度上,产业园区环境治理水平决定了绿色发展的底色,必须坚定不移促进高质量发展,向绿色发展要红利,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。

      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。在产业园区发展的初期,受高速增长理念影响,招商引资往往门槛较低,“捡到篮里都是菜”。目前来看,产业层次不高、产出效益较低、环境污染较重成为制约不少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。一方面要抓转型,加快“腾笼换鸟”进程,往“高、精、尖”进发;另一方面也要抓好现有产业的升级,通过技术改造、集约治污、环境服务等手段,提升绿色竞争力。比如江苏推行的“绿岛”建设,推动园区为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共享的环境治理设施;苏州工业园区推行企业环境管理伙伴计划,对企业点对点精准帮扶,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。

 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。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,一些产业园区面临空间日益趋紧、要素供给不足的困难。而且,早期开发阶段缺少统一、科学、合理的规划,部分老旧工业区工居矛盾突出,环境信访问题不断。所以首要的是“节流”,突出集约集聚,加强土地利用监管、用地强度控制和集约用地评价,按亩均投入产出配置土地资源。同时要“开源”,全面梳理区内土地利用情况,加快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和低效土地的再开发建设。产业园区也应适当留白、留绿,做到生态空间、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合理分布、和谐共生。

 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。产业园区一般会设置一套管理机构,即管委会,有的和当地政府“区镇合一”或者“区县合一”,有的则是两个独立的主体。但共同点是,管委会突出“小政府、大社会,小机构、大服务”的管理理念,力求精简、高效,工作重心聚焦在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上。因此,往往不单独设置生态环境机构,而是以安全环保局、综合执法局等机构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,在行政执法方面需要相关层级政府授权开展委托执法。建议各园区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建设,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,确保责有人负、事有人干,组织落实好各项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工作任务。

  探索生态产业园区。除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以外,还有一类以生态产业为主题的园区,比如苏州设立有太湖旅游度假区、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。此类园区应着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,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,按照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,努力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。像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,位于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之滨,山水资源丰富、自然风景秀丽,通过自然、文化、区位等要素多元融合,将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大力发展会议经济、体育经济、研学经济、度假经济等经济业态,实现生态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
  来源:中国环境报